奉贤区塘外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日期:2023-10-23 20:32:57 作者:塘外中学

塘外中学,1969年8月建校,1990年10月迁入奉城镇塘外社区人民路42号。依托星光计划,2013年新建了温室生态馆、屋顶菜园。学校现有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报告厅、生态馆,有理、化、生实验室,录播室、语音室、计算机、阅览、音乐、劳技、美术、机器人等11个专用教室。学校设计规模16个班,2023学年共有6个班级,在籍学生197人。2023学年,教职工26人。专任教师22人,大学本科率95.4%,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14人,中高级教师占比72.7%;区骨干教师2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13.6%。全校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4岁。

塘外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管理,以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奉贤区塘外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一、课程背景分析

(一)课程政策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大会与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去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各级教育政策文件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融合”;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课程发展背景SWOT分析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挑战)

地理环境

坐落于奉贤经济重镇——奉城,同时也属于临港新片区,未来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离南桥镇、奉城镇较远,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相对薄弱

奉城镇小规模学校,未来与其他学校之间能联合办学,能取长补短。

地理环境、政策因素致使学下规模变小

硬件设备

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好

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学校如希沃技术、白板技术应用欠缺

推进校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空间较大;空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教学工具的开发与使用;信息技术和评价的结合;利用市、区级的项目优化;校信息化设备

教师资源

教师经验足、敬业,长期扎根于乡村学校,责任心强。 

教师总数超编,但结构性缺编;教师平均年龄大,已经近7年未有新教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大部分学科缺少业务骨干;中青年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及兼职多;教科研方面相对薄弱

市、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多元的空间,中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新中考改革已经“双减政策”、新中考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师观念、课堂教学都具有挑战性;人事制度改革影响师资的调整

学生状况

学生热爱学习、有礼有节、纯朴、善良

奉城镇对于学校周边发展定位较低,许多本地学生家长去奉城、南桥工作,流入本校的随迁子女数量也有限,致使学校生源的数量、质量都在下降。本学年尤其数学、英语上来的学生平均最末位。

“五育”融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元评价

生源背景的复杂性;优质生源流失,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双减政策下教育压力大

家长配合

年轻,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对于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成长有一定的紧迫感

对学生期望值差异性较大;关注学习结果,忽略过程监管;单亲、重组家庭、隔代抚养占有一定比例

家庭教育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员导师制推进,家校沟通机会增加;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心理为特色,可以为家庭开展心理活动、培训提供资源

家长对学校的高期望值、对学生的高要求和教育理念、指导方法间存在落差;对素质教育的举措不理解; “双减”、新中考改革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社区资源

奉城镇“红色文化”的辐射塘外地区建立互动联系,形成良好的共建关系

社区资源不足、活动呈碎片化;活动时间与教育教学工作时间有冲突

“15分钟幸福生活圈”组建小队,学生进入社区报到;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并和“五育”充分融合;积极拓展除社区资源外的社会资源,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

融合“五育”及现有的资源充分彰显学校的实践性特色;

   (三)上学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分析

1.夯实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学五环节”的过程监督。

2.提高课堂研究,开展“三型课堂”交流学习,提高课堂质效。

3.开展特色作业的设计与展示、加强课后服务实施与管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

4.关注国家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结合空中课堂,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

5.瞄准“新课标”“新中考”“新成长”,夯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融合实施,推进了《无人机新视野》《绿色大课堂》等校本课程研究。

6.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人人都是培训师 人人都是分享者》校本研修项目、大教研活动开展,丰富校本培训资源与渠道;聘请市、区专家定期指导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满足师生的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对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设置要更加多元化,以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2.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管理的机制,但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要更精细化、多元化。

3.学校教师有责任心,课堂教学认真,但教师跨多门学科、跨年级任教,身兼多职,整体教科研能力较薄弱。

4.教师信息化技术较薄弱,人均年龄较大,虽有希沃白板等教学工具,但是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中青年教师使用。

(四)本学年学校课程发展重点

1.基于项目学习特征,关注项目设置中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强调学生主体、公开展示成果以及重视评价与回顾,以项目化作业抓手,探索项目化作业的设计,落实“双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基于学校实情,再次深入挖掘开展《人人都是培训师 人人都是分享者》校本研修项目,着重在项目化作业设计交流、三型课堂建设两大方面分享智慧经验。

3.结合学校的区一般项目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统编三科大单元学历案开发与实施研究》,促使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开展学历案研究,在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4.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结合课后服务时间,整合多方资源,丰富拓展课内容,提升拓展课程品质。其中推进《逐梦蓝天》《绿色大课堂》两个品牌项目,突出特色。

5.加强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研究以跨学科主题学习形式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和合作等终身学习能力。

6.完善制度,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的精细化、多元化。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塘外”一名,取地临滨海里护塘外之意,航塘港穿越塘外而过,学校建有“启航广场”。“启航教育”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帮助学生开启美好的人生之旅。“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努力打造“为了美好的明天”的办学理念,构建并实施启航课程体系。基于上述办学理念的理解,我校确定了这样的课程理念:在启航课程中求知、明理、健康、自信。

(二)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科教育发展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重基础、多元化、特色化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按照初中课程计划从量上保证开足,从质上保证开好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

1.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在道德教育、学问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培育“求知、明理、健康、自信”的学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并在总目标下确立了四大课程目标:

目标一:道德教育——正直、善良、自尊、自律,懂得感恩与回馈

目标二:学问教育——乐学、善学、勤学

目标三:健康教育——健康、豁达,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目标四:生活教育——自信、坚韧、勇敢、克己、协同

2.教师发展目标

能够理解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瞄准“新课标”“新中考”“新成长”,不断探索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较强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教学的能力。在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并从中体验到幸福感。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启航课程结构

启航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校本课程(包括拓展型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包括:研究型课程)。课程结构如下:

 

 

 

 

 

(二)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5

5

5

5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由道德与法治课任教,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队课开展,平均每周1课时。

2)生命科学课程总课时数为102课时,八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九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安排1课时。

3)社会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

4)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六年级每周2课时,七年级每周1课时,八年级每周2课时,并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5)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六年级每周2课时。

6)在调整部分学科七年级原先历史课时数3课时本学年变为2课时)的课程设置时,基础型课程的周课时数控制在28课时以内,保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2

2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7

28

28

学科类、活动类

(含体育活动)

4

4

3

3

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其中体育活动安排各年级

各年级每周2课时的活动类科目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

七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分散安排,结合学校“行走的课堂”、社区结对活动于日常、周末、寒暑假等开展;集中安排。结合区社会实践安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究型课程结合学校品牌项目、跨学科探究开展。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课时安排说明】

1.学校根据课程目标,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年学校课程计划,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切实贯彻落实《2023学年度上海市初中课程计划》。

2.初中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六至八年级授课时间按34 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九年级授课时间为30周,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4月底。

3.初中各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40分钟计。

4.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会或午会, 每周在晨会或午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教育;每月在道德与法治课内安排1节课,进行重大时事宣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形势报告会。

5.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时间约为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每周安排两次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活动,活动形式由体育组统一安排。其中八年级课程安排、场地等原因,安排一节体育活动时间在课后。

6.初中各年级的探究型课程、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为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相结合。其中结合探究型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进行。整合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开展劳动教育,整合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讲,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

8.拓展型课程中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为自主拓展,科目的开设根据各年级的实际需求安排,六至八年级在学科类自主拓展科目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写字课。

9.午会课(每天中午12:25-12:45)专题教育安排,见下表: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内容

十分钟队会

健康教育

时事教育

德育大课堂/红领巾广播

行规礼仪教育

9. 2022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塘外中学作息时间表

时间段

具体时间

具体内容

 

 

 

8:00~8:15

广播操

8:15~8:55

第一节

9:05~9:45

第二节

9:45~9:50

眼保健操

10:00~10:40

第三节

10:50~11:30

第四节

12:00~12:30

午休

12:30~12:45

专题教育

 

 

 

12:55~13:35

第五节

13:45~14:25

第六节

14:25~14:30

眼保健操

14:40~15:20

第七节

15:20~15:50

大课间活动

15:55~16:35

课后服务1

16:45~17:30

课后服务2

17:30~18:00

课后服务3

10.总课程表及课后服务安排

 

 

(三)启航课程的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和德育课程形成启航课程中的“启”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启航课程中“航”课程。

1.“启”课程:基础型课程和德育课程

1)基础型课程

2)德育课程

六年级适应教育

《明理相识》

主题活动:“文明 规范 新起点”新生入学教育

主题活动:“我爱我校”知识竞赛

家长学校主题:怎样帮助孩子度过初中的适应阶段

谈话专场主题:我的作业谁做主

 

七年级感恩教育

《明理相约》

 

主题活动:“张张贺卡传真情,句句祝福暖师生”教师节活动

主题活动:“妈妈 我爱你”母亲节感恩活动

家长学校主题: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谈话专场主题:阅读 感悟 成长(结合阅读课程)

辩论赛专场主题:手机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交往教育

《明理相聚》

主题活动:我与老师有约——社会实践师生共进餐活动

家长学校主题:学会与孩子交往

谈话专场主题:阅读 感悟 成长(结合阅读课程)

辩论赛主题: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

 

九年级规划教育

《明理启航》

主题活动:“为了美好的明天,做最好的自己”生涯辅导活动

毕业典礼:迎接新时代 致此夏青春

家长学校主题:陪伴孩子冲刺中考

谈话专场主题:做好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辩论赛主题: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考前心理辅导:中考,青春的第一站

 

 

2. “航”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1)拓展型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科目

自我效能类

学法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

英语天天记、天天读

文化活动类

各类节庆科目(元旦、儿童节、敬老节…)…

专题教育类

仪式:升旗仪式、换巾仪式、入团仪式……

环境教育:节水宣传、护绿活动、认识校园

民族教育、民防教育

走向社会类

社区服务:敬老院宣传、社区垃圾分类……

社会实践:学农、学军、春秋游、影视欣赏

2)探究型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科目

语言文学类

语文整本书阅读

英语异国文化

科技益智类

机器人、无人机、数独、最强大脑

文化艺术

寻根活动:寻找家乡的美、舌尖上的文化

中国舞、课本社剧书法、刻纸

体育与健康

田径、足球、篮球、体操、武术、心理象棋

综合实践

绿色大课堂、社会实践调查低碳生活等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教学改进:结合学科新课标要求,并要求严格按照沪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等6项教学工作意见和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实施,落实教学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再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校本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过程管理:聚焦“因材施教”,优化教学五环节。

3.作业设计:创新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思路,在语数英理化学科开展“校本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4.建立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制度。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细致的实施要求,科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实施拓展型科目的材料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

3)由于本课程系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4)由于本课程系选修实施,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拓展型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2.对学生的要求

1)选修课程学习的申报每学期进行一次。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志向,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型课程实施流程

课程申报(8月):教师按学校要求填写申报表格交至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审批(9月):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当年度课程设置要求进行课程审批。

学生选科(开学第二周):学生自主选科

中期检查(每学期期中)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课程实施进行中期检查

课程学习考察(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选修课程考察,学期课程结束

(三)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根据学生探究性学习教育的总目标,学校制定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为核心,以学会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反思方法从较高层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分阶段教育目标。以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为主要形式。

[六、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

[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反思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五、课程评价

(一)学校课程评价

1.评价单位: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导处、政教处及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参与评价。

2.各类课程的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学生课题成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听课反馈等方式综合评定。

(二)教学评价

1.以课堂评价,促教学改进

1)细化各类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完成,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学校从“备课”、“课堂教学”、“听课”、“作业”、“练习与测试”、“学生成绩考核”及其他细节等方面规范了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如,课堂教学要求从“学生收获”、“教师价值”、“学科个性”三个维度提出八个要点,课堂教学围绕这八个方面开展,实现了“前置学习:把握学情,以学定教;课中学习:读议练讲,以学为本;后续学习:教学延伸,拓展思维”。其中,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中学习,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实现了多样化的“读”、高品质的“议”,个性化的“练”,对话式的“讲”,大大激发了教学的活力。

2)教研组、备课组相互听课、评课

结合学校课堂评价标准,加强听课、评课。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组团队建设,听课之后再进行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学视导

行政听课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坚持听“推门课”,听课中特别关注课堂的实施情况、备课的情况和作业布置情况等,并将听课情况及时向大家反馈。

2.以“教学调研和评价”,促质量提升

1)一学期举行两次学生作业检查、作业展评和问卷调查,及时反馈。

2)分析各年级每学期的质量调研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成效做出评价。

3.搭建各种平台,促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通过每学期组织教学评优活动和各级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2)学校利用校本研修,借助大教研的平台,开展评课、互动,发掘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借助学校的各类论坛活动推广发扬。

4.创新教师多元评价,以评促教激励奋进

1)学校重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及各类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校观摩听课,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同时定期问卷调查,让更多家长、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

2)逐步改进教师考核的评价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行与“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相匹配的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和绩效奖励办法,既关注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又关注教师师德素养、责任担当等指标体系。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基础型课程的评价

基础型课程学习评价继续以“绿色学业评价”的实施为引领,明确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方法,依托课堂研究夯实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形成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组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占评价总分的10%。

结果性评价:(1)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考试学科参考依据期终考试成绩40%,期中考成绩20%,平时成绩20%。(2)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其它学科参考依据期终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

2.拓展型课程的评价

1)在拓展性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2)不同的科目性质可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采取小组研究课题、课堂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于学习过程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给予奖励。

3.探究型课程的评价

1)注重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2)组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题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目标,细化了不同年级目标的内涵层次、相应的学生活动及其评价指标。

4.综合素质评价

在学生《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包含“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对教师、班主任培训,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家长、社会参与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纵向比较的评定形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形成比较完整的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评价。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及效果,评选学校“贤塘少年”(健体之星、劳动之星、乐学之星、礼仪之星)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规章制度

有效落实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化的管理和监督。如《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塘外中学教学常规制度》、《塘外中学教研工作制度》、《塘外中学教研组长、年级段长考核细则》等。

(二)管理措施

1.成立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年级段长组成的课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2.统一思想,加强研讨,确保课程规范、有效运行。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评价,确保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与要求,调整或取消一些不理想的课程。

3.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程序,执行教学常规检查监控制度,如定期检查教案、作业,抽査教研组活动,对检查出的违规情况将按规定进行处理,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常规检查监控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做好档案积累工作。

4.加强校本教研,开展主题是教研活动,定期定时定点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做好活动记录。

5.规范质量分析,提高质量分析的实效性。要求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段长和教研组长及时对试卷、试题和学生进行分析诊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下阶段的目标、落实举措,并且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教学、作业、考试、评价分析与研究的交流。

(三)资源整合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对愿意做、做得好、有成效的老师将从专项资金投入、奖励等方面保障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对三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与空间的保障,授课教师既有本校教师,又有外聘教师。

(四)专业发展

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明确自身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职责、任务与作用。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与机制保障,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围绕学校“十四五”计划、年度工作重点,对培训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和全程指导。

2.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学科专家指导下,立足课堂教学,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优化教育教学,提升学业质量;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智慧,开展教育教学论坛活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抓住各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各类研训活动

1)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专题讲座,心得分享会等,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认真倾听和研讨讲座的信息,从中开阔视听,接受新知,丰富自我。

2)拓宽教师与管理团队的学习途径,在校外寻求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资源。第一,在青溪中学教育集团、奉城镇联盟体的组织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集团成员校、联盟提体学校的教研活动。第二,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区内组织的各学科培训活动,教研活动。第三,区卓越教师工作室及班主任市级工作室活动,我校骨干教师依托市、区级资源拓宽学习路径,提升教师素养。    

4.继续采取全员培训、专家“导航”、学科指导等形式推进队伍建设

1)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夯实教师基本素养

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构建学习、研究、交流等的教师发展工作,加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活动开展,注重互助合作,成果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为教师发展“导航”

学校长期聘请语文、英语等学科专家,为教研组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除此以外,今年还有更多学科的市、区教研员为我校师资队伍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5.课程开发,积极实践

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无疑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参与课程开发的机遇和空间。我校根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和师资特点,努力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启航”课程体系。各学科教师依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优势提出课程开设申请。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中,积极实践,从更高位、更自由的角度将自己的课程理念进行落实,以此不断思考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奉贤区塘外中学

20238月

版权所有:上海市奉贤区塘外中学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302 号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塘外人民路42号 电话:021-57175525